基础底图编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高分二号 遥感地质 点云建模

分享到    浏览:401

基础底图编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了保证地貌图基础底图的统一性,基础底图的编绘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要素表达需要满足一定的制图要求。线状要素符号粗细的宽度差异应大于0.1mm,最细线状符号粗应不小于0.08mm;点状符号如居民地的图形符号不小于1.0mm,定位点应准确,几何符号定位点在几何形状中心;用颜色表示的填充符号色差不小于5%;注记之间不能压盖,注记与点状符号之间尽量不压盖。

(2)基本图式要统一。图名的字体一般为黑体, 且大小与图幅大小协调致,横排图名总长度小于图幅横向宽度的1/3;基础底图要索在地貌图集总图例中可主要表示,在分幅地貌图中不予表示。而专题要素需要全部表示,图例中的符号、颜色、注记和图内要索应完全致。总图例的编排应按由专题要素到基础底图要素,先排主要内容,后排次要内容,由点、线要素,到面要素,由高级别到低级别的顺序排列。在1:100万地貌分幅图中,图例只编排本幅图的专题要素。图例块大小为10mm×6mm,图例块之间的距离要求致, 垂直距离为1mm,水平距离为40mm左右,地貌类型代码置于图例框内;数字比例尺与图解比例尺同时表示,数字比例尺1 : 2 000 000,图解比例尺分6节,每节为20km。数字比例尺1 : 1 000 000, 图解比例尺分11节,每节为10km,单位注记与数字注记置于同一行;地貌图需要完整的内外图廓,展开页1 : 100万地图装饰框宽度10mm内图廓线宽度0.15mm,外图廓线宽度1.0mm。单页1:200万地图装饰框宽度5mm,内图廓线宽度0. 10mm。外图廓线宽度0. 5mm

(3)地图要素叠置顺序要体现图面的层次性。从图面上看,自上而下地貌图各要素的排列顺序为:经纬网;境界线及色带;所有文字或数字注记;居民点符号;交通网;线状水系;河流、湖泊普染色,沼泽、沙漠符号等。

(4)基础要素表达的精度要求。点状要素方面保留了6(首都、省会、地区盟行政公署、自治州行政中心、地级市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乡镇、村庄)居民地注记,其中乡镇、村庄两级居民地做了大量的取舍,以保证整图注记数量的稀密程度符合1 :100万地图的要求。另外还保留了部分山脉山峰注记、水系注记、岛屿注记、沙漠盆地注记等,在选择这些注记的过程中也是作了大量的取舍工作;线状要索方面首先要保留16级的河流,并根据1: 100万地图的需要对36级的河流进行大量删减,以保证图面不会完全被过密的河流所覆盖。另外,还需要保留的要素有铁路、高速公路和部分国道,东部地区由于地物比较密集,如果保留全部的国道,会使图面过于混乱,所以删掉部分和高速公路并行的国道。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 : 100万》的底图,水系部分(包括海岸线、河流、湖泊边线、水库边线等)全部都对照着ETM影像做了更新处理,以保证其准确性及现势性;面状要素方面要保留是省会级的真形居民地以及面积大于0.5mm2的湖泊、水库,并且要对真形居民地的形状做一定程度的综合处理,使其轮廓在1:100万地貌图上不至于显得过于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