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镶嵌 spot数据 地灾解译 基础地质解译 遥感地质
分享到    浏览:290

图像镶嵌

当工作区域涉及不同景数据时,影像制图过程中必须进行镶嵌处理,镶嵌处理过程实质是,个在数据重叠范围内的配准和色调调整的过程。应根据图幅分布情况,选出处于工作区中心部位的一幅图像作为镶嵌的基准像幅,其他图像以此为基准依次由近到远进行镶嵌。

1)图像几何配准

对要镶嵌的图像进行精确配准,使它们处于同样的空间坐标系统之下。-般采用在图像之间利用控制点进行配准,另外再使用同名点进行配准,即依据两景数据上的同名点将一景数据配准到另外-景 数据的过程中,使两幅图像重叠部位几何上更趋于一致。

2)相邻图像颜色匹配

利用一-定方法对相邻图像进行颜色匹配,使不同时相的图像在颜色上相互协调一致。为了使建立的颜色匹配方程更准确,所选的用于相邻两图像色调匹配、调整的共同区域要尽可能大,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用于色调匹配。在遥感图像上有时会有云及各种噪声,在选择匹配区域时要避开这些区域,否则会对匹配方程产生影响,从而降低色调匹配的精度。采用不规则的多边形(而不是简单的矩形)来界定用于建立色调匹配方程的图像区域。这样既可避开云、噪声,又可获得尽可能大的、有代表性的图像色调匹配区域,以便均衡化镶嵌后输出图像的亮度值和对比度。相邻图像颜色匹配处理过程中要满足“先整体后局部,逐步对地物细节调整”的原则。

3)重采样

重采样是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低分辨率影像的过程。重采样可以提高图像处理效率,常见的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内插法及双三次卷积法等。在正射纠正过程中要准确地应用重采样方法,同时应确保影像纠正的像索大小和重采样方式满足项目成图和项目本身要求。

4)单景影像处理

a.去云雾

卫星影像云雾的存在会对影像的判读产生影响,可选择合适的算法或者用不同时相的影像替换的方法进行去云雾处理。

b.去阴影

阴影区域可以通过人眼确认其范围,在阴影区范围内进行亮度和对比度的局部调整可以去除阴影。处理后的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的色调和亮度值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因此需要对整张影像进行适当的亮度及对比度的调整来过渡,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c.偏色处理

一般要处理的影像是选取多光谱中的R ()G(绿)B()通道进行合成从而生成的彩色影像。在RGB色彩系统中,每个通道都有0255256种亮度值,而三个通道的值混合后( 256 x256x256)就能够产生大约1677万种颜色,应通过对不同通道的亮度值进行调整达到地物的真实色彩。

d.多景影像一致性调整

当一景影像的颜色调到了最真实的色调后就可以将其他影像的色调向其靠拢,这一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反复尝试积累经验。

e.镶嵌接边

(1)设定合适的羽化值。走镶嵌线时应选择合适的羽化值,一般同轨影像间差异较小,其羽化值也应比异轨影像选择的羽化值小。

(2)走镶嵌线。多幅影像的拼接时应使质量好的影像压盖质量差的影像,新影像压盖旧影像,其拼接后几何接边常常会产生很明显的硬接边,走镶嵌线可以消除影像拼接后接边线明显的问题,但应注意镶嵌线要尽量避开道路、河流等地物,如果不能避免则应增大羽化值。

f. 图像镶嵌精度要求

一般相邻景图像之间应有不小于图像宽度4%的重叠度。镶嵌线要尽可能沿着线性地物走,如河流、道路、线性构造等;当两景数据在时相上有差异时,镶嵌线的选择应避免直线,应根据镶嵌区域的地貌特征尽量使镶嵌线通过色差较大的地方,避免人为造成线性体。镶嵌处理过程中的RMS误差应小于1个像元。

选择相邻景图像镶嵌时应选择成像季节相近的图像,并且要求影像清晰、层次丰富、色调均匀、反差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