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聚类的分类步骤
1、建立初始中心
初始中心也叫“种子”,是在程序开始时选定几个均值向量作为假定的类中心,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类中心,而且其数目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类别数。
2、计算距离并对图像进行分类
选定了类中心后,就要计算每个像元到各个类中心的距离,并用一判据准则(如最小距离准则)把像元划归不同类别。
3、计算各种统计量
包括计算各类均值向量、各变量的均方差、各类间的标准化距离J-M距离,以及计算各类均值与原中心之间的最大相对偏差。
4、修改中心
当某一类某个变量的相对偏差大于规定精度时,就修改中心。这时用当前的各类均值向量代替前一次的各类中心,并转向步骤2。这样继续下去,直到
各类中心位移小于给定的偏差國值(即控制精度)为止。
5、分裂与合并
主要根据规定的参数(阈值)来检查前一次循环中归类的结果,决定进行分裂,合并或取消某些类,之后再重新转向步骤2。
若已有的类数小于参数(预期的类数) ,则进行再分裂:若某一类的像元数大于参数,或者其均方差大于参数,则该类就要分裂。
当两类之间的统计距离小于规定的阅值,或者是类的数目超过了规定的最大分类数,或者某一类中像元数目太少,小于规定的阈值时,就应该合并相应的类别。
6、输出分类结果
当动态聚类结果满足一定的条件时,聚类循环终止。然后输出分类图像及分类统计文件,包括各类均值向量、均方差向量、各类像元数、各类间距离矩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