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以土地质量评价为核心,以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借助于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和利用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来鉴定各类土地的质量等级。“土地资源评价”涉及土地资源管理和有效利用的问题。
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土地(农林牧)的生产潜力,包括适宜性、限制性(对农林牧的限制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鉴别土地对某种用地类型的好与坏,按士地生产力的高低,划分土地质量等级(如多宜类、双宜类、单宜类、不宜类,并进一步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
土地类型主要是指土地的自然生态因素(即环境属性),如气候(温度、降水)、地表形态、植被等。
土地资源类型是在土地类型基础上,考虑土地的生产性因素(即资源属性),如气候因素(温度≥10℃的积温、降水量与时段分布)、地下水供求能力、地形部位与坡度坡向、土壤性状与土层厚度、盐碱化程度、水渍程度、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群落机理等。
土地资源的评价必须考虑:土地利用要求是否与土地质量相适应、投入与产出是否相协调、是否因地制宜、土地是否持续发展等,即土地利用是否顺应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等。
土地资源的定量遥感评价与常规的土地资源评价的最大不同在于:大多数评介因子是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的,可通过遥感图像数据的判读、专题提取、定量反演或专题图的数字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