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时空分布特征
旱情时空分布的总体趋势是;淮河以北主要为春、夏旱和春夏连旱,以春旱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夏、秋旱以夏旱为主;长江上游、西南诸河为春夏连旱以春旱为主:珠江流域部分地区为冬、春旱,以春旱为主,部分地区以夏旱、秋旱为主。具体分布特点如下。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一年一熟。全生长期(4月至9月)作物需水量约为500~600mm。东部降水量较大,4月至9月降水量接近或略大于作物需水量;西部降水量较小,低于作物需水量。春季4月至5月降水较少,西部一般为40~50mm,东部一般为60~80mm,均低于作物同期需水量100~120mm;如遇春季土壤底摘不足,春旱极易发生,西部春旱发生频次高于东部。初夏6月作物需水量增多,雨季还未来临,易发生干旱:7月至8月降水量增多,一般能满足作物同期需水要求,只有在年降水量偏少和雨季降水偏枯时才发生干旱,夏旱发生频次较春旱为低。春季和初夏为主要的易旱季节。
黄淮海平原除淮南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外,均位于南北气候分界线的淮河和秦岭以北。降水量一般为400~800mm,降水集中汛期,春季降水少。黄河和海滦河平原地区春季3月至5月的作物亏缺水量一般为120~200mm,春旱严重。初夏雨季未到,干旱时有发生,盛夏雨季来临,旱情出现较少。该地区主要季节性干旱为春夏连旱以春旱为主。淮河鲁南和山东半岛地区春季作物亏缺水量为100~150mm,苏皖豫地区春季作物缺水量相对较少。夏季由于雨带北移,苏皖豫地区亏缺水量相对较多,一般以夏旱为主,部分地区以春旱为主,鲁南和山东半岛地区一般以春旱为主。
西北和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各季降水量均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为全年性干旱的灌溉农业区。农作物由于受灌溉水源年内、年际丰枯变化的影响,常出现季节性干旱。新疆北部灌区多发生春旱,南部灌区多发生春、秋旱。宁夏多为春夏连旱,甘肃、青海多为春、夏旱。位于该区的宁夏河套灌区、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些灌区,以及青海的西宁和海东地区的灌区,由于灌溉水源条件较好,受干旱影响较小。
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地区位于东亚季风盛行区,年平均降水多为800~1600mm,年降水变率10%~25%;作物重要生长期4月~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降水变率15%~30%。春季多雨,春旱很少发生。在初夏季节遇“枯梅”和“空梅”,以及夏秋时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持续睛热少雨天气时,水稻正常生长需水得不到有效满足,易发生夏旱和夏秋连旱。
华南地区属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农作物一年三熟,无农事休闲地。四季中任一生育期的农田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引起干旱。海南省、粤南和桂中为以春旱为主的地区,粤东和粤北为以夏旱为主的地区,桂东为以秋旱为主的地区,桂西为以春秋旱为主的地区。
西南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与青戴高寒区的过渡带。该区的四川中西部,云南、贵州西部多为春旱、夏旱和春夏连旱,贵州东部、四川东部多为夏旱,贵州西部秋旱发生频次较高。
西藏受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为400~1000mm,春季降水少,拉萨、日喀则和昌都等地春播时间易发生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