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局用什么遥感数据
分享到    浏览:353

地质调查局用什么遥感数据

924日,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四位专家介绍了我国地质资料信息发布、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在2017年取得的最新成果。

1 地质资料发布注重产品体验

把提升地质信息资料服务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资料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20179月,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成果地质资料达14.3万种,原始地质资料5612种,数据量达181TB。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总计50.22万档(1506万件);原始地质资料共计147.45万件(含基础调查和矿产勘查原始地质资料77.6万件,油气海洋原始地质资料69.85 件);馆藏实物地质资料共计岩心约103万米,标本约11万块,光薄片约14万件,样品约144万袋。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在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的讲话,2017年,新发布15万区域地质图近1000幅,目前累计达总量约2600幅。新发布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 125万航磁系列图件等50幅成果图件,调查数据集74个。新增发布20万个全国地质重要钻孔数据,累计达到80万个钻孔数据。

这些信息可以实现网络检索下载。通过实现大比例尺地质图的网络公开服务,促进了地质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了地质调查成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数据发布的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也更加注重一体化服务。在重要地质钻孔数据方面,创新2017实现了钻孔信息一体化服务,包括钻孔基本信息、项目信息、服务信息。提供了钻孔数据多种检索,包括GIS空间检索、地图检索、目录检索、关键字检索、高级检索。在线提供钻孔柱状图和样品测试分析数据表的浏览查看。科研人员可以详细了解钻孔的时代、层位、含矿带、分层、岩性描述、测试分析数据等详细信息。实现了全国各类地质钻孔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地质钻孔数据网上服务,实现了地质钻孔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提高了地质钻孔资料利用效率;为我国地质找矿、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2 提升解决基础地质科学问题能力

2016年,完成15万区调20万平方千米 ,全国累计完成 346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6%;完成高精度航空物探测量43.2万测线千米,首次获取羌塘盆地 和松辽盆地外围高精度资料,为油气勘查提供了重要基础地质信息;2016年快速提供国产卫星数据产品7209万平方千米和无人机影像产品 5000平方千米,地质调查国产卫星数据替代率提升至80%以上,有力支撑国土资源中心工作。

解决制约资源环境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确定了笔石带的含气性规律,精细划分优质页岩发育有利相带,提出前陆隆起区不断向北迁移,控制了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相带向北迁移的新认识,指导宜昌实现页岩气突破;提出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发育坳沉积体系,为深层烃源岩的勘查评价指明重要研究方向;精细刻画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沉积相与赋矿砂体时空分布规律,为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提供了精准依据。

在地球科学理论创新方面,通过全国地质志总结,初步提出了造山带洋板块地质学学术思想, 为认识中国大陆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理论基础,促进了板块构造理论发展。识别出新太古代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石组合,提出中国大陆板块构造启动于新太古代的新认识;发现和确定华北三条巨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带,厘定2221亿年的弧后盆地,提出在1918.5亿年华北克拉通拼合成统一地块,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有关;总结岩浆岩时空演变规律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特征,编制了中亚造山带和全国侵入岩图,建立了中国大陆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陆块聚散基本框架;初步提出江南造山带、武夷造山带分别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钦杭结合带是扬子华夏两大块体在加里东期碰撞拼贴的新认识,重建华南地区大地构造格架;从超大陆聚散和洋陆转化视角,总结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划分出大陆演化3大阶段和10个构造期,动态重现全球框架下中国大陆构造演化史。

在技术方法创新方面,研制集成了空中国王350ERESSNA208B飞机及航空重磁综合测量系统,小松鼠AS350直升机及航空重磁综合测量系统,彩虹3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系统,初步形成油气航空物探调查技术体系,实现了全地域业务保障能力。

在区域填图创新方面,组织研编《15万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万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并下发试行;组织研编地质遗迹调查规范行业标准,已正式发布;借鉴发达国家优秀做法,设计了新一代地质图样板图幅,突出了针对用户需求的岩性实体和多源综合信息表达,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展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总结并编制深覆盖区、浅覆盖区、艰险区填图方法,初步形成特殊区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等。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以15万、125万为数据源,采用数据和专家知识驱动技术,实现地质图编制人机交互式智能化,促进国家区域地质图件更新机制建立;采用大数据、云技术,开发了新一代智能填图系统,初步实现云技术支持模式下的资料收集与服务、全领域野外数据采集、用户定制化数据处理、信息挖掘与产品开发。

3 打好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坚战

南方油气页岩气科技攻坚战、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科技攻坚战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科技攻坚战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国油气地质调查以科技攻坚战为核心,捷报频传。

2017年,南方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拓展9套新层系,开辟了6万平方千米勘查新区。在长江上游,贵州遵义安页1井获得日产超10万立方米稳定高产工业气流, 引领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查开发,贵州紫云黔紫页1井在石炭系获良好页岩气显示,带动滇黔桂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调查。在长江中游,湖北宜昌鄂长江下游:安徽宣城港地1井获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发现宜页1井、鄂阳页1井获得高产页岩气流,初步建成页岩气资源基地。至此,页岩气调查实现了从长江上游向长江中、下游的战略拓展。2017818日,页岩气勘查区块探矿权拍卖全国第一槌敲响,贵州产 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12.9亿元竞得正安区块页岩气勘查探矿权。未来3年内,达到三年落实储量、实现规模开发目标。该区块的成功拍卖,有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也为国家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工作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北方油气调查拓展了勘查新区新层系。拓展3套新层系,圈定20处油气远景区。西北侏罗系多口钻井获得油气新发现,为战略选区提供了参数井目标;厘定了塔里木盆地深层有利储盖组合区,总面积4.3万平方千米;首次确认银额盆地为石炭二叠系大型含油气盆地,开辟了12万平方千米勘查新区,优选6个有利勘查区块,4个区块获得工业油气流。

除此之外,在煤系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调查以及战略新兴矿产地质调查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贵州六盘水杨煤参1井产量 5011m3/d 创下西南地区煤层气直井单井日产量新高和稳产日产气量新高。西藏山南地区发现超大型远景规模铍多金属矿;新疆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锂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有望新形成一处大型稀有金属资源基地;新疆奇台黄羊山一带石墨矿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晶质石墨矿物总资源量5733万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浆岩型晶质石墨矿,打破了岩浆型石墨无大矿的传统认识。

在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方面,转变传统资源调查方式,由单一的资源调查向地质资源潜力、技术经济条件、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转变。实施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基地、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青海祁漫塔格有色金属矿集区、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四川攀西钒钛铁石墨矿资源基地、新疆和田地区火烧云大红柳滩铅、锌锂资源基地、贵州毕节六盘地区水能源资源基地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初步建立了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矿产地质调查取得一批新发现,圈定找矿远景区11 个,找矿靶区10 ,发现多处矿化点和矿化异常。

4 加大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应用转化

2017年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总结完成《中国城市地质报告》,对我国19个城市群资源环境条件、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的优势地质资源和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资源环境条件、地质资源优势、地质问题三个方面认识和宏观判断。形成了专业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城市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一系列应用性强的地质产品,将有力支撑服务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建设。

在海岸地质调查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沿海11个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中国海岸带资源环境图集,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提供基础依据。

建立了数据采集、数据检查、数据管理三位一体水文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创新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GPP”模式,即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群众参与模式。编制形成《灾害地质调查规范(150000)》和《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征求意见稿,示范性编制了相应标准图幅图件。核算2015年和2016年全国矿山土地损毁面积和2016年度各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编制全国及31个省土地损毁遥感解译图、《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报告(2016)》。统一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技术要求。编制了33幅全国地质环境区划图系及其说明书,近期10幅将出版,有力推进了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编制完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报告》,支撑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