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适宜性双评价遥感
分享到    浏览:4256

一、基本概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一定国土空间内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人类活动的综合支撑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对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本底的综合评价,确定国土空间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不同功能指向下的承载能力等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二、评价原则

尊重自然和科学规律。评价应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考虑土地、水、生态、环境等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统筹把握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集成反映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客观全面地评价资源环境本底状况。突出评价针对性。评价应紧紧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确定双评价技术路线。根据生态、农业、城镇不同功能指向和承载对象,遴选差异化评价指标,设置能够凸显地理区位特征、资源环境禀赋等区域差异的关键参数,因地制宜地确定指标、算法和分级阈值。

注重评价操作性。评价应尽可能简化,选择最少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加强与相关数据基础的统筹衔接,做到评价数据可获取、评价方法可操作、评价结果可检验,确保管用、好用、适用。

三、部分专题成果图件

    1.全国2015年年降水量分布图

全国2015年年降水量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图1)。年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1全国2015年年降水量分布图

2.全国2015年年均气温分布图

全国2015年年均气温空间插值数据集是基于全国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图2)。年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2全国2015年年均气温分布图

3.全国2015年人口密度分布图

人口数据通常以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考虑了与人口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夜间灯光亮度、居民点密度等多因素,利用多因子权重分配法将以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的人口数据展布到空间格网上,从而实现人口的空间化(图3)。

 

3全国2015年人口密度分布图